作者:林玉茵
信心時常被挑戰和重建、一再的被福音的大能所折服、所震撼。
1972
這是我的出生年,我生在傳統信仰的家庭,上面有幾個年紀差距很大的哥哥、姊姊,我是老么。「獨立」似乎是爸媽教養我的關鍵字,從小寶寶時代,我就習慣自己玩,國小一年級開始每天獨自跨區轉車上學,寒暑假就被安排到外縣市不熟悉的親戚家輪流借住。
1985
這是我最珍貴、認識主的年份。初中讀基督教學校,一入學就在學校的佈道會決志信主,也從那時候開始到教會聚會,直到如今。
高中時代對我影響最大的人是教會的輔導。他很有口才、很有個人魅力,全心牧養我們,很快的就讓我們發展出強烈的向心力。當時,輔導一直灌輸我們「追求神、服事神是生命中最重要的事情」;在我還懵懂無知的時候,就毫不懷疑的緊緊抓住了這個價值觀。
在我升大學的那段時間,輔導和教會發生理念衝突,他把我們帶離開原來的教會,建立新的聚會點。但是,大約一年之後,我偶然發現輔導有一個嚴重的品格上的缺失,這件事給我衝擊很大,主日他在台上講道,我在下面坐立難安、非常掙扎。因為我對信仰所知的一切,幾乎都是輔導教給我的,如果我不再信服他,我的信仰是不是就無以為繼了呢?
在教會分裂的時候,晨揚是我們之中極少數選擇留在原來教會的人。後來我問他的意見,他建議我走出框框、開拓眼界,於是一連好幾個禮拜,我到不同教會參加主日崇拜。我還清晰記得,當時才剛讀大一的我,忐忑的坐在陌生的弟兄姊妹之中,卻總是在敬拜裡遇見熟悉的上帝。每次都會激動地流淚,因為我知道他們跟我一樣愛神、神也在他們當中。這段歷程幫助我對不同教會有更多的理解和欣賞。後來我選擇回到原來的教會,展開了我精采的大學時代。
1992
從大學開始,父母讓我負擔自己的生活費與學費,所以我就一邊讀書、一邊工作。先後在台大和校園團契工作,學會了管帳、編輯、帶團契、辦營會。也在教會開始當兒主老師,學習在聖經上跟小朋友連結。
晨揚與我從大學時代開始交往,我們有吃重的服事,各自在外帶領一些學校團契,同時在教會也服事國中生和兒主,幾年下來,逐漸感到枯竭、需要被餵養。晨揚和我在24歲那年結婚,而後在第一個孩子高諗出生的轉換過程,2000年來到了信友堂。
2002
這一年,我們隨著晨揚到英國讀書,第二年雙胞胎弟弟加入,變成五口之家,在英國生活將近7年。因為當地沒有華人教會,我們就在學校設立了華人團契,很感謝神有機會接觸到相當多來自中國的年輕學生,晨揚當時幾乎是用主要
時間在牧養團契和照顧小孩,很辛苦的兼顧學業。
我們參加當地的教會,教會雖然不大,卻非常重視宣教。從弟弟兩歲開始,我生活的重心就放在配搭教會各式各樣的留學生福音事工,用各種方式接觸來自各國,不同宗教、文化背景的留學生家庭。當時沒有料想到,這段經歷是我生命中接觸跨文化服事、認識神廣大國度的開端。
2016
2009年我們回到台灣,我回到原來的出版公司工作,一做就是7年,直到2016年初,心中升起一股強烈的想望:想更進步、想更多服事神,這個渴望越來越強烈,卻只有上帝知道。沒想到三月初就接到教會的來電,邀請我加入宣教部服事。我用了一個禮拜來禱告尋求,確認了這是神對我的帶領。
很感謝神讓我有機會加入宣教領域,戴德生曾說:「神的工作都經歷三個階段:首先是不可能,其次是不容易,最後是成就了。」在宣教部服事,時常見識到跨文化宣教所面對的艱難處境,信心時常被挑戰和重建、一再的被福音的大能所折服、所震撼,感謝奇妙偉大的上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