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蔡麗貞

信友堂與華神之間的同質性甚高:擁有資優的教導人才,篤信聖經權威的福音派信仰,看重宣教事工。

空間

台北信友堂可說是華神最密切的合作夥伴,不但隔著羅斯福路相見歡;而且彼此親密的在空間、資源流通上最頻繁地分享。過往每當信友堂場地不敷使用之際,往往租借華神禮堂與教室。而華神遷校到八德之後,正值汀州路校區改建,信友堂也承諾出借場地給推廣教育,雙方禮尚往來。

信友堂的傳道牧師團隊中,華神校友比例甚高。前主任牧師沈正是現任華神董事會主席,康來昌牧師是華神前教務長,信友堂繼任的主任牧師以及分堂的牧師傳道多半是華神校友,且長期穩定在教會中服事,可見信友堂體制健全,讓校友在此安身立命,委身牧養。因為地點方便,牧者督導照顧又佳,歷年來是在校同學申請實習教會的首選。

時間

神學院是為教會而設立的,神學教育是為訓練服事教會的傳道人,因此神學院的優劣成敗端由培育之畢業生的服事表現檢驗。校友畢業頭3年是與教會的磨合期,因此夭折率甚高。感謝眾教會接納菜鳥傳道,願意提供神國工人成長的機會。

當今大型教會紛紛自辦牧者同工訓練學校,頗影響正規神學教育的招生。沈牧師曾表示,信友堂也是有能力與條件自辦神學院,卻願全力支持華神的辦學。信友堂與華神之間的同質性甚高:擁有資優的教導人才,篤信聖經權威的福音派信仰,看重宣教事工。過往也有多位華神老師在信友堂聚會,受邀協助教導與講台事奉。

2015年筆者新書出版後,受何玉峯長老邀請到信友堂開神學講座,演講的次數由筆者決定。筆者站在這個與40年前母會(台北靈糧堂)特質雷同的教會講台時,竟是戒慎恐懼、坐立難安,彷彿當兵的倒數饅頭,期待儘快完成允諾的講座。此際方才理解並感受到華神在外人心中同樣是「高不可攀」的「學霸」形象。外請講員(包括資深校友)站上華神講台的開場白總是戰兢害怕,尤其要面對一群專業的老師嚴肅的監督把關。看來是需要悔改,努力讓講台的時光變得親切而溫暖。

展望

華神是超宗派神學院,必須確定自己的市場佔有率,知道自己的長項與限制,並竭誠樂意服事各種型態的教會。除了聖經、神學的核心課程,這幾年設計更趨向多元化發展,以因應社會與教會快速變遷所引致的需要。如開設「社區事工經營」、「網路媒體與傳播科技」,以及「青少年研訓事工」等等。而信友堂近年來也致力其它地區的開拓植堂。二者都在學習對廣大群眾披露道成肉身之福音精神,設身處地體現服事對象的文化與需要,降低彼此之間的距離與猜測,以致宣講與牧養都能搔到癢處,解決痛點。

然而,筆者也不諱言,即使如何努力突破自身之氣質,信友堂與華神的拓展事工都仍脫不掉濃厚的書生味,這或許是傳承中的DNA與限制。

感念

康來昌老師認為理想的校友,是將子弟兵送來母校受訓,同時用金錢支持學院的發展,卻不干涉其內政與校務,信友堂70年來誠然如此地秉持「敦親睦鄰」的美譽。從韓偉長老到沈正牧師,以校董身分服務華神;康牧師後來轉職到信友堂牧會,仍在學校作育英才,同時亦是筆者多年來每當理念困惑乃至校務困境的諮詢對象。筆者剛就任院長時,沈師母曾寫溫馨的卡片鼓勵,而在校務焦頭爛額時,康師母攜美食前來慰勞並陪伴禱告。女人團隊,威力驚人!

感謝這個多年的「好厝邊」教會,有您們支持真好。                                        (作者為華神第七任院長)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