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陳偉仁

我們什麼都不能帶走。這個教會是大家的教會,繼續為信友堂守望禱告。

神已命定

大學畢業後,有近2年的兵役,在1981年退伍後,通過經濟部特考,我來台北在台電電力調度處上班,而地點就在信友堂附近的台電大樓。為上班方便,在台電對面住了下來,也開始在附近找未來我所屬的教會;於是,打算在上班後第一個主日到信友堂了解,第二個主日到真理堂,第三個主日到懷恩堂,然後在第四個主日做決定。但我沒想到的是,第一個主日到信友堂,主日講道講員是沈正牧師,而他是我大一、大二的輔導。聽完道,因為沒有人認識,準備要離開,到教會門口,有人叫「陳偉仁」,那是很溫柔的聲音,正是沈師母的聲音!56年沒聯絡了,她竟然還記得我的名字,我就知道,從此這就是我所屬的教會了,從那一天到現在(信友堂開始聚會的第70年),已經38年了。

我是在1975年大學一年級信主的,雖然大學4年我學習各樣的服事,並接受校園團契輔導(當然包含沈牧師夫婦)與團契兄姊有很多的幫助,但我屬靈生命及對神認識的主要成長是在信友堂。過去這38年的成長是很多層面,特別是我自己跟神的關係,以及我對上帝話語的認識,因為何其有幸,信友堂有一個很重要的核心價值,也是教會的異象是「建造以上帝話語為根基的教會」;所以,在這裡,我有機會更深的學習上帝的話語。

在信友堂的38年經歷裡,我從台電2年、到交大計算機工程研究所2年、到資策會工作4年多、到創業友立資訊近16年,這過程有說不盡在職場裡的操練及屬神生命的成長。還有,在2005年離開職場,接受沈牧師及教會邀請,擔任全職的行政主任2年(我可能是信友堂有史以來,第一位有教會全職行政經歷的長老);然後,進入台灣世界展望會服事負責海外的工作近3年,並從2011年起擔任跨組織的全職組織發展顧問到現在,這當中生命的視野擴張及能力成長,真是述說不盡的豐盛。還有,一定要感恩的是,我在信友堂從聽道,到開始有機會服事神,到站上講台講道,這其中對神話語的認識及操練是極大成長,自不在話下。此外,在信友堂,我從單身到結婚,到養育二個孩子,到二個孩子都結婚,這對我是極為重要的成長,進而我現在當阿公了,是名符其實的成「公」人士。

隱密之處

有一件特別的事值得一提。在擔任教會的行政主任時,我一直在教會找信友堂自建立以後到我來之前的「長執同工會紀錄」,這歷史資料以前有人見過,但自從新堂蓋好後,就失蹤了。我經常找時間到教會各個角落去找,後來終於找到了,就在二樓大堂大十字架的後面。大堂十字架後左右各有一道門,打開之後有一個通道間,當初的設計主要是為詩班的獻詩,但後來發現不太實用,已經沒有使用了。那時,這通道間堆放很多兒童主日學的物品,有一天我就在通道間的隱密處,找到被雜物蓋住的紙箱,翻開,哇!這就是過去的長執同工會紀錄!我仔細地閱讀每一篇的紀錄,幫助我了解我來信友堂之前二十幾年的教會歷史。

2009年,教會建立60週年,且當年2月也是信友堂第500次的長執同工會;當時,我是教會執行長老,心中有感寫下信友堂60週年且第五百次長執同工會的感恩心詩:「薪火相傳傳神的話」

500次的長執同工會,是為期60年的接力賽

第一棒在蓽路藍縷中起跑

第二棒在戰戰兢兢中接手,我在老舊的紀錄裡看見他們的身手

第三棒在披荊斬棘中向前,我記憶深處還有他們的身影

第四棒在力力碌碌中跨步,我知道他們還在為教會禱告

第五棒在眾心成城中奔跑,我感恩因為他們現在是教練

第六棒的長執與同工,在見賢思齊中接棒

正在為下一棒薪火相傳傳福音傳神的話……

接力長跑

「第一棒是在篳路藍縷中起跑」,因為那時是1949年的台灣,多位在上海3間教會聚會的弟兄姊妹,因國共戰爭逃難到台灣,有一天他們在台北碰頭,有感動也有心志的成立了教會,而當時教會的建造有很多的不容易。

「第二棒在戰戰兢兢中接手,我在老舊的紀錄裡看見他們的身手」1957年,教會聚會的人漸多,長執同工決定蓋自己的教會,幾位長老接受仲介的推薦買了一塊地,位於現今大安森林公園,在信義路復興南路口,但買完以後才知道受騙了,不能蓋教會,因為那是公園預定地,而且上面還有很多違建物,雖然負責購地的長老承受很大的壓力,卻不知這地後來成為教會的祝福;這地在1988年被政府徵收,讓教會有足夠的資金在1989年蓋現今的大樓。後來,教會長執同工(國語部)決定與以教英文宣教的海侔登宣教士(英語部)合作;於是,接洽購地,國英語部一同完成興建。在過程當中,有長老提案討論,「若是我們反攻大陸成功以後」(這是當時的時代背景)「我們是不是要把房子賣了,把教會的錢帶到上海去那邊蓋教會?」但長執同工的決議是,「我們什麼都不能帶走,教會的錢與教會就留給當地的弟兄姊妹」。在當時這是不容易的決定,但這是神居首位的決定。

「第三棒在披荊斬棘中向前,我記憶深處還有他們的身影」。過去這30多年,感謝主,信友堂的財務都是有餘的,但之前曾有資金不足的時候,從會議紀錄得知,長執同工經常討論要如何開源節流;不過,那時長執同工對教會的聖工可一點都不隨便,我印象很深刻的是,當任執行長老徐鳳鳴在會議中說:「兒童事工不太理想,主責的同工要檢討一下。」而負責兒童事工的是徐彭禮立執事,也是徐長老所深愛的妻子(他們應該也是教會最後一對長執夫婦),回應說:「會檢討改進。」我看到紀錄真的嚇一大跳,我曾與徐長老與徐彭執事一起服事,知道他們是非常恩愛的一對,徐長老極愛徐奶奶,還做了不少詩來讚美徐奶奶,怎麼可能要徐奶奶對她所負責的事工做檢討呢?感謝神,我看見教會長老與執事對教會的忠心及委身;所以,在第三棒的階段,教會人數成長不理想,長老們就會在會議中說,我們要悔改,要推動用一對一的帶領運動,而且從長老開始。

「第四棒在力力碌碌中跨步,我知道他們還在為教會禱告」。徐長老與徐奶奶後來移民到美國與他們兒子住在一起,如今都被主接走了。當他們到美國後,徐奶奶每一年一定會打一個電話給我,每次接到電話聽完後,我都感動流淚,她說:「偉仁啊!我雖然透過教會的資料,常常為教會禱告也為你禱告,但我每一年總想聽聽你的聲音,看看你有什麼需要我為你禱告的」,各位,八九十歲的老人家,跟你說她要為你禱告,你感不感動?我非常感動啊!

過去這13年,因組織發展顧問的服事,有機會更多了解各地華人教會的問題,發現許多已經退休的教會長執,雖然過去他們對教會建造有貢獻,講話也有影響力,但休而不退造成教會發展的困難。我在信友堂做長老應有30年,曾與許多已經退休的長老執事(長老滿70歲、執事滿65歲退休)一起服事,感謝神,沒有一位長執在退休之後還成為教會的問題,只會繼續為教會守望禱告。我曾是教會最年輕的長老,但如今是信友堂資歷最老的長老,再過幾年也要退休,求主幫助我,那時不要成為教會的困擾,而是繼續為信友堂守望禱告。

「第五棒在眾心成城中奔跑,我感恩因為他們現在是教練」。在沈牧師還沒到信友堂服事前,教會有一位非常能幹的韓偉長老,那時執行長老是一任一年,連選只能連任一次。到了韓偉長老第二年任期的結束前,在長執同工會,有長老提議改辦法,讓執行長老連選得連任,他講完之後大家都附議;但韓偉長老就起來講話,說:「如果這個案子通過以後,我就離開信友堂。」韓偉長老是創辦陽明醫學院的院長,也做過中原大學的校長,他說,這個教會不是我一個人的教會,這個教會是大家的教會,長老們都應該來歷練這個職位及職份,所以不應該因人設事。這樣的決定是一種生命的高度,也是一種教練的身教,告訴你沒有什麼工作是你要一直做下去的,也沒有什麼職位或職份是你要一直做下去的,而是要有一個群體的概念,而且這個群體與你都在「神居首位」,所以雖然群體要拱他,但他要面對神,他也要所屬的群體來面對神。

在我學習講道的開始,在教成人主日學的基要真理班之前,我先去做助教,那時老師是陳民本長老,我仔細的在課程裡聽了很久;有一天,換我教了,但旁邊還有民本長老在聽,當下完課學生都走了,民本長老要我留下來,說「……你剛剛……有一段應該怎樣說比較好……」。我還記得,我第一次站主日講台,講完之後,這個長老又來了,「偉仁,你講得不錯,但是……」,我走了幾步,有位執事也來了,「偉仁,你今天台灣國語講得比較少喔!但是有幾個音你要留意一下」。感謝主,他們不是在批評我,是在幫助我,許多年紀比我大的長執,他們都是我的教練。

「我第六棒的長執與同工,在見賢思齊中接棒」10年前,我是接棒的,如今,即將成為要交棒的。2009年,那時信友堂組職更新案,在經過組織新規劃5人小組:沈正牧師、謝榮生牧師、我(當任執行長老兼召集人)、張仁德長老(已經被主接走)、傅紀宏長老,將近8個月許多次主日下午長時間的討論,並經長老會議同意,即將推動之際,我心有感地寫下「上帝的手已經推動時間的巨輪」:

我看見一座山,我們都在攀越

我領受一個夢,我們都在裡面

有一個世代 預備傳承

有一個世代 承擔責任

有一個世代 承先啟後

我知道:我是哪一個世代

你也需要知道:你是哪一個世代

上帝的手已經推動時間的巨輪

你我必需努力就定位

讓福音──神的話

更多、更廣也更深

「正在為下一棒薪火相傳……傳福音……傳神的話……。在經過8年全職的跨組織發展顧問服事經歷之後,我深深地看見,台灣大型教會的發展,在全職與帶職同工的團隊服事與組織建造上有很大的問題,如同《世界在等待的門徒》(2015年校園書房出版)這本書的推薦文所說:「教會聚會人數增多了,台上敬拜讚美熱鬧了,敬虔的靈,合一和平、虛心、誠實、聆聽渴想真理的靈卻依舊冷冷的!教會事奉人數增多了,但以事奉為樂的人卻愈來愈少!教會的事工增多了,但同工喜樂親密的氛圍卻降低了!」而且,「許多教會增長得越來越大時,置身其中的牧長、同工、聖徒都漸漸發現,離心力也不斷地急遽加增,疏離感也加速擴大。教會越大似乎問題也越來越多,摩擦越來越多。大教會似乎只能遠觀,不能近看。」

所以,我禱告,我期盼,有一天,信友堂全職及長執團隊,能夠準備好並站出來舉辦一個不曾有過的跨教會研討會,這不是教會增長的研討會,這也不是解經的研討會,而是全職與帶職同工及團隊如何活出神話語來與神同工的研討會,這更是一個看重神重於事工、且是生命導向服事神的研討會。現在,我認為台灣沒有任何教會能夠來做這件事,但我相信,未來最有能力、也最有機會被上帝託付來做這件事的,應該是信友堂。

(作者為本堂長老)

第500 次長執同工合照(2009)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