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魏汝涵
「我信!但我信不足,求主幫助」(可九24)。一直都放在禱告中的一段話,期盼藉神話語為靈糧的餵養,時常經歷神的感動,以及教會肢體的扶持與代禱,讓我的信心能不斷地增長且堅定。
從未謀面的神
在非基督徒的家庭成長,接觸的多半是傳統佛、道等民間信仰,即使外省背景無信仰的爺爺奶奶,也直到年老才受洗成為基督徒,記憶中只有兩位赴美深造定居的姑姑是自大學即受洗的基督徒,兩年前的我也從未想過有一天神會進入我的心中讓我成為祂的兒女。
眾裡尋他千百度
一直以來我內心都相信宇宙中有一位真神創造萬有,但各種宗教敬拜的偶像,到底哪一個是掌管萬有的神呢?過去三十多年的成長歷程被學業成績、升學壓力、求職競爭、職場表現…等等填滿,直到最近幾年陸續經歷情感、健康、工作以及人際關係各樣的試煉,帶給我相當大的衝擊和痛苦,才開始覺察、反思我存在的意義與價值。為了尋找那一個答案,曾經嘗試過身心靈相關的課程、民間信仰及各樣宇宙能量的探索與體驗,這些對我當下的需要確實帶來短期正面的力量與幫助,但內心始終有一個無法填滿的洞,讓我更渴望得著生命的意義與圓滿,直到與姑姑的一場對話,開啟了我內心追求真理的大門,領悟到原來人在自己裡面是找不到答案的,如果不認識主,人內心的洞是永遠無法填滿的。
身邊同樣信主的人不多,但奇妙的是我總能安心的將自己的軟弱無助以及煩惱擔憂向他們傾訴,讓我感動的是他們的生命富足且喜樂,滿懷著對人的愛與祝福,因著信靠主能夠平安地過每天的日子。當姑姑向我傳福音時,才發現原來神一直在找尋,等候我了。「因我們還軟弱的時候,基督就按所訂的日期為罪人死。為義人死,是少有的,為仁人死,或者有敢做的。惟有基督在我們還作罪人的時候為我們死,神的愛就在此向我們顯明了。」(羅五6-8)
從「近鄉情怯」到「我願意」
對於基督教,過去只有從傳單上看到的「神愛世人」、「信主得永生」等刻板的印象。剛聽到福音時,內心是既震盪、陌生又不解,很難馬上就領受且相信,經姑姑持續的帶領與引導,漸漸地對於基督信仰有比較清晰明確的認識與瞭解,雖未能有充分的時間研讀神的話語,但也願意嘗試打開心讓主進來,藉著時常禱告與神親近,慢慢地經歷神與神建立關係。
從小就膽怯、敏感的我,對於陌生的人事物總有一層自我保衛的機制,需要比較長時間才能建立關係與交託情感。未聽得福音前,我正歷經一段生命低潮,內心時常被憂慮與不安綑綁著,面對困境也只能強忍著絕望與無助靠自己撐下去。但當我知道有一位愛我,且與我一起經歷歡喜悲傷的阿爸父,即使不懂得如何禱告,也願意將內心所有的軟弱與擔憂向祂傾訴,在祂的懷抱裡藉著淚水徹底釋放,祂的話語成為我內心的安慰與力量。
然而,也曾跌跌撞撞而遠離神,因羞愧不敢仰望神,因著罪承擔了很大的痛苦與折磨,只能不斷禱告懺悔求主憐憫加添力量,幫助我脫離苦難與罪惡的綑綁。感謝主!祂的大手一直托住我,祂總是知道我的需要與軟弱,在遭逢苦難時為我預備大大小小的恩典與祝福,祂的話語安慰我、詩歌感動我,深知祂與我同在。身邊的家人、同事及朋友們時時陪伴與扶持,更讓我讚嘆主為我安排的是何等的恩慈與美善;祂的愛是完全的、是無條件的,一直等待我這個浪子回家。也因著不斷經歷神的感動,讓自己願意更多地信靠、仰望主的大能及同在,更加地渴慕領受主的話語與真理。
在活人之地得見耶和華的恩惠
「我信!但我信不足,求主幫助」(可九24)。一直都放在禱告中的一段話,期盼藉神話語為靈糧的餵養,時常經歷神的感動,以及教會肢體的扶持與代禱,讓我的信心能不斷地增長且堅定。「我若不信在活人之地得見耶和華的恩惠,就早已喪膽了。要等候耶和華!當壯膽,堅固你的心!我再說,要等候耶和華!」(詩二十七13–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