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林彥岑
在疫情中,不論以什麼方式聚會,相信只要弟兄姊妹以心靈與誠實來敬拜,教會就得平安,就建立起來。
在今日,自由最直接的象徵就是「行動不被限制」;人們不喜歡被規定要聚集,當然也不喜歡被迫要分散。因此,當弟兄姊妹「因著疫情」,被限制到信友堂聚集,強迫分散在家中居家敬拜、線上團契時,可能會感覺不太樂意。
但瘟疫的蔓延其實也是神所允許。在意義上,今日我們其實是「被神分散」的。該怎麼看待「聚集與分散」對信仰的影響及其意義,我想史上第一起被迫分散的案例,創世記的巴別塔是很好的起點。歸根究底,沒有群聚就沒有文化,神的選民以色列,也是從創世記十二章呼召亞伯蘭為起點聚集,開展了救恩的歷史。既然如此,為何前一章神要用「變換語言」強迫人「分散」,阻止人們的「聚集」?
上帝無需靠人來豢養
古近東神殿群建築中,有個名詞是Ziggurat,考古學慣用「通天塔」來稱呼,其造型像伸向天空摸到天的寶座的建築,創世記十一章4節「塔頂通天」,描述的就是Ziggurat。通天塔建築相鄰神殿旁,造型是「階梯狀」,象徵人與天之間的連結通道,宗教目的是要讓神明方便走下來,進入相連的神殿中,接受人民供奉。
古代近東的神明需要人的供奉,人也需要神明的照顧,在共生體系下的宗教,只是互惠的間接關係,通天塔是這個互惠關係的核心,幫助人們豢養一個神明。神明愈滿意,更多祝福就會傾倒下來。但這不是耶和華神期待「挪亞後裔」該認識的樣貌,耶和華上帝是自有永有,祂沒有需要,這與外邦的偶像文化完全不同。
所以在創世記十一章5-7節,耶和華雖因著「通天塔」而來,但卻是來使人「一夜之間變換母語」,因此明白「建通天塔」這件事是上帝所拒絕的,神的同在並不是外邦偶像的「利益模式」。
變換口音傳揚上帝的名
在起初的創造中,上帝就預備了祂的同在,祂來到伊甸園裡與祂的子民同住,可惜人們在魔鬼的誘惑中敗壞了這樣的同在。讀到巴別塔時,我們看見人們試圖用錯誤的宗教方式找回「神的同在」。接著十二章就看到神開始了一個嶄新的計劃來展現祂的目的,祂呼召亞伯蘭去建立他的民族。開展了一段數千年的救恩歷史,直到耶穌復活升天,門徒在按著耶穌吩咐在耶路撒冷等著「領受從上面來的能力」(路廿四49)時,巴別塔事件變換口音在五旬節有了翻轉,以前是造成混亂,彼此不能溝通,現在卻因著聖靈的降臨,門徒可以聽懂並說起別國的話來傳揚上帝的名,成為讓萬族萬民都能得到救恩的一個管道。
聚集或分散並非重點
巴別塔事件中,上帝拒絕住在英雄所建的神殿與神像裡,甚至「阻止人們繼續聚集」。可是在使徒行傳裡,聖靈住在信徒當中,使他們用不同的語言,把「神的同在分散」到各地方。所以,在教會無法進行實體崇拜的今日,我們是聚集還是分散,其實並非重點,也不應是我們看待崇拜甚至教會的關鍵。
巴別塔和五旬節的故事告訴我們,「神的同在」可以是分散去學習認識,也可以是聚集去體會經歷,任何方式都是按著神的心意成就,關鍵是每一位神的百姓,是否能在旅程中更真實的「認識神的作為」。
在疫情中,不論以什麼方式聚會,相信只要弟兄姊妹以心靈與誠實來敬拜,教會就得平安,就建立起來。凡事敬畏主,必蒙聖靈的安慰;而無論疫情怎麼發展,世界如何變化,這盼望終不至於落空,因為上帝的愛,已藉著所賜給我們的聖靈,澆灌在我們心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