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陳世冠
禱告是某種形式的祈求,也會與其他基督徒活動出現重疊。
「親愛的弟兄啊,你們卻要在至聖的真道上造就自己,在聖靈裏禱告。」(猶一20)
今日不少基督徒對「禱告」常有偏見,以為它是比較愛主的基督徒才會為之的活動。常聽教會的講台上提到,禱告對神的兒女而言應該要如「呼吸」一般自然;果真如是的話,今天教會裡恐怕一大群屬靈呼吸道疾患者苟延徘徊!
從聖經可見,早期教會的禱告生活其實十分普及豐富。一般而言,禱告是某種形式的祈求,也會與其他基督徒活動出現重疊。基本上有四個範疇:
1.祈求的禱告
用各種不同的措辭來表達向神呼求;這包含:(A)為自己祈求—求脫苦惡、求勝軟弱、缺乏求援、認罪求赦;(B)為別人代求—誠如耶穌「長遠活著,替他們祈求。」(來七25),基督徒有基督的榜樣,操練彼此代禱是經歷基督的好方式。
2.敬拜的禱告
既是個別信徒自發的禱告,也是信徒群體中的公禱或制定的禮文。唱詩及祝福把禱告與敬拜結合。敬拜的禱告導引我們的心思轉移自己聚焦上帝,為此,生命的力量也隨之而來。
3.感恩的禱告
此禱告與上述敬拜的禱告息息相關;但特別意味著記念神對禱告的應允,以及記念神對個人和群體所成就的事。主餐擘餅即是在蒙恩團契的視角下以感恩記念為懷,而非今人常有偏頗的個人避凶趨吉為念。感恩也衍生謙卑,因為認神作主、珍惜弟兄。
4.交談的禱告
誠如耶穌與父交談,所有禱告的本質是把神當作同伴,與祂談話。耶穌在世時門徒與他頻繁互動對話,內容涉及生活工作每個層面;如今我們藉著禱告來經歷。即使個人特定時段的禱告,彼得並未誦讀標準禱文,而是與復活主談話(徒十9–16)。耶穌用「叩門」比喻信徒的禱告(太七7–8);約翰也用「叩門」描述復活主呼喚我們打開心門,與祂親密相交(啟三20)。與其閒散的「飆網」,求主讓我們更深經歷「叩門」的恩典。
跨進新年,面對新堂動工、青年聯合崇拜、宣教與植堂結合等事工的開展,我們需要更多尋求神,在聖靈裡守望禱告。也許因為參與聚會與崇拜,我們對上述敬拜的禱告較熟悉;唯願在代求、感恩與交談的禱告操練上更多委身;弟兄姊妹藉由參與教會各形式的禱告會、小組守望禱告,以及自己生活中「與神談話」的操練,使教會經歷生命的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