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林彥岑
只有突破既存的型態樣貌與結構,才能實現教會的更新與成長。
新任的普世改革宗教會聯盟(WCRC)主席 Jerry Pillay,2020年發表了一篇觀察研究「COVID-19證明了教會需要更加靈活」,文中認為,COVID疫情會過去,但是留下了影響與創傷,從根本上改變我們所知道的生活的各方面,面對創傷最需要的就是韌性和適應性,也是這個世代教會最需要具備的兩種能力。
經過了兩年的觀察,重新想想這個提醒,或許的確在疫情嚴重的時刻,過往這幾年各樣封鎖的政策,迫使教會以「不習慣與不同的方式」繼續「當」一間教會。
比如說,線上視訊聚會從無可奈何的不情願,逐漸轉變成為不容易停止的習慣;教會從分享吃喝到不能舉辦愛宴,弟兄姊妹的交誼和相處不只現實上要保持距離,在情感連結上也只能隔著口罩、從眼目中猜測對方現在的情緒和感受。
或許,這也可說是「教會的創傷」,畢竟長期以來,大多數教會的眼目不會聚焦在變革,而是在繼承的傳統中追求信仰的實踐。
雖然現在的世代變化對我們長久以來所珍視的模式構成了威脅,但同時也為我們生命的更新與變化提供了新的探索機會。
事實上,教會的變革從遠古以來就一直伴隨著我們,英國聖公會的主教 Mark Dyer 在談論基督教如何改變以及為何改變的時候,提出了一個觀察:大約每500年,教會的結構和運作機制,無論當時是什麼型態,最終都成為限制發展的天花板,只有突破這個既存的型態樣貌與結構,才能實現教會的更新與成長。
耶穌基督的十字架改變了猶太會堂的運作,讓祂身體所建立的教會成為福音傳揚的唯一管道。第一個500年,是西元6世紀羅馬帝國的衰落和修道主義的興起,修道院的林立,為黑暗世代帶來知識散佈的基礎。第二個500年,是西元1054年東正教和羅馬天主教的大分裂。第三個500年,則是西元1517年因著路德所帶來的宗教改革,這個神學的變化讓基督新教從天主教的體系中誕生了。
而2023年,第四個500年,似乎又到了一個變化的臨界點:世界的動亂、瘟疫的擴散、科技的進展等世界的改變,正在如同過去一樣衝擊著教會。
但親愛的弟兄姊妹,詩篇告訴我們:「唯有你永不改變;你的年歲沒有窮盡。」(詩一〇二27)真正在改變的不是教會,而是文化與世界。我們只是如同過去一樣,需要知道這個變化產生,然後繼續用新一代的溝通形式和表達方式,顯明我們所知這永不改變的福音。
我們生活在一種不連續和不可預測的變化中,但耶穌基督的救恩與祂寶貴的話語,就是我們的韌性;聖靈的幫助與安慰,就是我們的適應性。讓我們憑著神的恩典,繼續傳揚所得的救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