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陳世冠
作為「沒有教堂」的台北信友堂,該是什麼樣子?
我們搬離羅斯福路三段269巷5號快進入第四個年頭了。好不容易在目前華神/伯大尼的場地似乎稍感穩定,如今又被告知明年中之前必須再度搬遷,而且意識到難覓得如目前一般完整的去處。弟兄姊妹因這樣的異動,多少引來心情的波動,或也正觸動我們反思,值此過渡期,作為「沒有教堂」的台北信友堂,究竟會是什麼樣子?又該是什麼樣子?
福音信息的中心之一,是我們在基督裡的復和(與神與人)及歸屬(歸入基督);而展現這神聖復和及歸屬的,就是神在地上設立的教會。教會是基督的身體,每一位神的兒女都在基督裡蒙恩、得救,在聖靈裡被連結、成聖。教會也是神的百姓從世界中被祂呼召出來、再差回世界為祂作見證的蒙恩群體。
為此,本質上而言,首先是因基督「我們在一起」,隨之才有教堂,而非先有教堂,然後「我們在一起」(雖然我們的實際經驗是如此);是教會產生教堂,而非教堂決定教會。沒有教堂的我們,仍然是神的兒女、是教會—「聖靈宮」是「水泥殿」的基礎。教堂是讓我們操練並實踐教會/信仰群體生命的地方,但不受限於它;這個地方可以因時因地而變,也必然會受種種客觀因素牽動其中的組織、事工、形式等外在面貌。但是無論如何,只要三一上帝被尊崇敬拜、救贖恩典被時刻體現、主餐洗禮被持續施行、生命聖道被整全教導、彼此相愛被真誠實踐、基督福音被同心傳揚⋯⋯,教會就終其所是地仍是教會。
跟隨耶穌的門徒們或許沒有蓋過(大)教堂,面對周遭敵對環境的初代信徒,恐怕也無法擁有固定公開聚會的場合,而需要不時移動漂泊。然而生機盎然的肢體生活、積極委身的愛心服事、福音更新的大能動力,仍然在他們中間迸發出美好有力的信仰見證,這是如今我們擁有宏偉教堂及穩定據點而疏於體會之餘,需要仰賴呼求聖靈多多幫助我們學習效法。
常言「有愛的地方就是家」,當我們預備心面對明年搬離現址之際,即使未見新堂、仍需寄人籬下,願主更多引導我們思考「有主愛的地方就是神的家」。「沒有教堂的台北信友堂會是什麼樣子」,這個問題考驗著我們每一位,願使人有盼望的聖靈,激勵我們以全然信靠、同心跟隨的心志來回應。
「你們來到主面前,也就像活石,被建造成為靈宮,作聖潔的祭司,藉著耶穌基督奉獻神所悅納的靈祭。」(彼前二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