僕心樸語―沈牧師說故事

作者:沈正

信友堂的主日崇拜的根基,是「傳統」長老宗的加爾文神學的模式,也就是以「聖言(道)」為崇拜的主軸。

寫在前面

沈正牧師在2013年底卸下信友堂主任牧師重擔,2018年起正式從信友堂退休,服事將近40年的他卻從未離開我們。《信友通訊》邀請牧師分享他在信友堂服事的「故事」,將陸續整理成系列文章與弟兄姊妹分享。主日崇拜的更新與變化,是第一個主題,期盼教會在未來有充滿心靈和真理、更加美好的敬拜,以滿足神的心意。我們每週日來崇拜讚美主,90分鐘的流程倒背如流,你可知今年是現今信友堂主日崇拜形式的第40個年頭?

40年前,信友堂的主日崇拜與其餘長老教會系統主日崇拜並無二致:講道且政治色彩濃厚,與現今專注在「聖言」(講道)與「聖樂」的主日崇拜相去甚遠。我們每週日來教會崇拜讚美主,90分鐘的流程倒背如流,你可知40年來主日崇拜也有著不同階段考量與安排,這幕後推手便是沈正牧師。

在沈牧師眼裏,主日崇拜是教會和所有信徒接觸最多、最頻繁與最直接之處,也是教會最應該用心建立之處。因此,加入信友堂那一年,沈牧師便在思考如何在每個禮拜、短短90分鐘,讓每位弟兄姊妹都能充分感受主的恩典,專注在主與我們的關係。

我們小小希望,透過系列分享,主日崇拜在每位基督徒的生活裡「活」過來,不再是行禮如儀、照表操課。第一篇,我們分享沈牧師的起心動念,從此進入信友堂主日崇拜40年的時光隧道,感受主的恩典與陪伴,以及弟兄姊妹的愛與奉獻。(單小懿)


 

這是一個服事內容更新與變化的分享。期盼教會能夠有更加美好的敬拜,滿足主的心意,用心靈和真理來敬拜。

願神看著是好的

19799月來到教會服事起,我開始針對每個禮拜都會「進行」的主日崇拜,慢慢地修正、更新,多年以後,漸漸成為現在的樣式。當然,隨著年日進前,時代不同,或許也有改變(或增減)的需要?求主引領。

之所以調整及增減,當然會有神學、歷史、傳統、文化等多方面的考量,並禱告中的尋求;這些也有因時、因事制宜的,其中的轉變「非常慢」,蒙主一步步引領,也得到長執同工及弟兄姊妹們的支持,感謝主。

前中華福音神學院院長林道亮曾說:「傳道人在教會服事,無論教會人數多或少,一定要將主日崇拜設立好」。主日崇拜每周都有,沒得休息、沒得停,每周剛結束,新的又來,對牧者很具挑戰。究竟甚麼是「好的」主日崇拜?「好」的主日崇拜有哪些面向?

是上帝認為「好」

「上帝認為『好』,但這個答案要日後回天國才能知道」。林院長繼續闡釋:「然而,我認為上帝很寬容慈愛,聖靈樂於幫助我們;敬拜時,上帝樂意在我們中間,我們做得好不好,上帝是很寬容的、也很鼓勵的」。

其次,弟兄姊妹在現場的領受和感動,牧者能體會弟兄姊妹覺得主日崇拜好還是不好?每次主日崇拜結束、離開教會時,弟兄姊妹會對自己說:「還想來參加主日崇拜嗎?」若崇拜有神的同在、引導和祝福,信徒的參與和感動,弟兄姊妹必會想要再來。

主日崇拜精緻化

好的主日崇拜讓弟兄姊妹在當中遇主蒙恩,其中涉及許多因素。隨著時代與社會脈動,以及教會增長,在我內心的思維是「主日崇拜精緻化」。所謂「精緻化」,便是細膩,意味著建立有深度、有層次的敬拜文化,以及帶來深刻的心靈和誠實的敬拜,盼望能在信友堂一點一滴累積建立起來。

追求精緻化,要很細膩的注意與堅持,絕不能失去信友堂的神學根基。

信友堂的主日崇拜的根基,是「傳統」長老宗的加爾文神學的模式,也就是以「聖言(道)」為崇拜的主軸,康來昌牧師在我們當中便堅持了「聖言」的服事。此外,使徒信經、主禱文、阿門頌、祝禱,是加爾文神學裡關於敬拜的要素,每一項都有意義,我們至今仍看重。

另外,我致力建立精緻、有層次的敬拜文化,當中的每個小節,包括唱詩歌、獻詩、信息、奉獻、肢體互動(歡迎、報告),都有屬靈的意義。

雲柱火柱跟後行

因為清楚上帝的引導,40年來我們並沒有隨著別人做什麼、我們就跟著做什麼。教會要來到神面前,領受神對教會的引導,今天的主日崇拜便是神給信友堂的引導。所謂更新與轉變,相對而言,是在大架構之下,更細節方面的調整,逐漸形成今日信友堂的崇拜文化。

主日崇拜不會停止,直到永遠,主日崇拜的實際光景,牽動了信徒的靈命與教會的見證。願神持續「帶領」信友堂主日崇拜的同工和弟兄姊妹,不管在其中扮演何種角色,都能充分感受主日崇拜中每分每秒神賜下的奇妙大能,浸淫在主恩主愛中。

(採訪/整理:單小懿)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